教师改变的途径
第二,引领教师学会反思。怎么反思?案例分析、讲故事,或者回忆每个人成长中遇到的好老师、坏老师,总之,需要触及到教师内心最柔暖的部位,心动决定行动!
第三,学会做研究。这里的研究不是从事宏大的课题,而是从问题出发的“问题式研究”,或者说是基于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比如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样的疑问就可以设置成小课题,组织老师们去“认领”。
第四,做好技术培训。教师之所以抗拒新课改,有些是因为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缺少对新课改技术方法的了解。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教师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并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创新。
第五,用评价来促进教师的转变。评价是武器,切忌以旧标准评价新课堂。
第六,统一行动。千万不可“一校两治”,找出几个班做实验,往往结论是不可改!校长如果下不定决心,就不要急着课改。要知道课改新旧教育思想的决战,它实在不是修修补补,而是推倒重来。认识不到位,是改不好的,最多也就是改良。
第七,发动学生。课改说穿了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是为了学生而改的,而不是为了“折腾”教师。学生不动的课改走不远。改的主体是教师,改的目的是学生!
第八,领导要先改。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名校,领导班子首先要改变“管理理念”,管理不是管制而是激励和调动。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自下手课改。无论是谁,只要你是“领导”,就必须下课包班,出任课改的第一责任人!领导是什么?是标准!
第九,重视学校“课改文化”的建构。文化是土壤,课改是花朵。
第十,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教育的高度。你敢于不敢与让一个老师同时上10个班的课?你试试!当我们说好学校是一方池塘的时候,教师其实就是挖池塘的人。上课就像老农看菜园,那是因为所有的青菜都在“自然生长”!
(教育报)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