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
书的封面甚是淡雅,只是那乳白中透着那么一层朦胧的绿。没有图片,只有几个大字“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清简的感觉甚是怡然。
灯下静静捧读,不仅对她肃然起敬。同是教育一线的普通工作者,她的普通,却如此与众不同,发人深省。
对儿子的爱,平等细致;对学生和教育的爱,执着用心。她的真实和淡定从容,来自她那深厚的阅读底蕴。小小一册书中,我寻找到多少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心里行间,充满个性,行云流水中,让我感受最多的是她深厚我的文化底蕴——充实的阅读、独特的思考、真实的文字。
她虽是名师,却真实的就像身边的同事。我们的牢骚和埋怨,我们的困惑和犹豫,都在她的文字中触手可及。她说,对学生,她羞于言爱,那是在尽自己的职责,而只有对孩子的爱,是真正不计回报甘愿付出的。她从不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回家,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的。朴素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正常的女人,一个纯净坦诚得如此透明的女人。
她是名师,但她首先是一名教师,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对后来的借读生,她也怀有偏见;对那些冥顽不化的捣蛋分子,她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扬起手臂,给以响亮的耳光!……
读着这些,一种感动与亲切充盈在我的心胸:原来名师也可以这样啊!这与以前我所看过听过的“名师形象”简直格格不入。 因为自己的真实自然,她抵触一切虚假、丑陋和言不由衷。她的文字里,饱含着对时下教育某些不正常现象的强烈不满:
狂妄、嚣张,却又如此犀利、一针见血!道尽了现在教育以及教师的无奈和心酸。
“我行我素”“不识时务”如薛瑞萍,为着坚持自己的理想,“一意孤行”地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在应试的岩缝里寻觅播种理想的土壤,在旧有德育的盐碱地里栽种自己的教育之树”。
薛瑞萍是诚实的,而且也毫无保留地袒露着自己。她以自己知识的渊深广博、个性的纯净自我吸引着学生,也拥有了一大批志同者。
书中薛瑞萍的阅读观点深得我心。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在旷野,或在空屋子,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管他们不一定能懂,但这也是一种熏陶,熏陶得这群小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甚至爱大声读书的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在读,只要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该鼓励。她认为,一切阅读皆关教育,与生同读,不亦乐乎? “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这是她的名言。细想想,何尝不是如此?!
这样的理念,如果每个老师都能理解并认真做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啊!
作为老师,也作为母亲,薛瑞萍的家长观也让我深思——“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薛瑞萍认为,“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把握好学习与做人的关系。在分数第一的畸形教育面前,有这样的冷静思考和长远见解,是何等重要!
她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人说她正像他的网名:看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只是她的冰山一角。她了解现代教育的畸形和诡异,她理解一线老师的心酸和无奈,她懂得孩子们的身不由已,她告诉我们怎样在夹缝中,做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老师,行走在教育这条小路上,一样可以收获幸福,一样可以心满意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