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闻过心惭,面红耳赤
孟子就说:“耻之于人大矣!”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是从培养羞耻心来做起。孟子说,“耻”这个字对一个人太重要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那么久而久之,他可能什么事都敢做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有羞耻心,做了错事他能够惭愧,“知耻近乎勇”,他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进而成圣成贤。
《了凡四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这句话说得很好。让我们想一想古代的圣贤人,比如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看到他们的塑像,还非常地佩服、非常地尊敬?他们的后人还非常地愿意向他们学习?但是我自己却是一身“瓦裂”。“瓦”就是指陶制的器皿,器皿破碎了,结果就是一文不值。过分地放纵于感官的享受、欲望的满足,偷偷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这样一天天地沦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还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句话告诉我们,圣贤人和一般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他虽然也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他知过能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犯了过失知道惭愧,知道羞耻,进而勇于改过,所以他能够成圣成贤。
没有一个人生来是圣贤人,一个过失都不犯、一点习气都没有的。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圣成贤?就是他们有羞耻心,懂得惭愧。人家都早已经成圣成贤了,我们还在这儿是一个凡夫,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惭愧。这个“羞耻”并不仅仅说你犯了某一件过失知道惭愧、知道羞耻,而且是说,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成为圣贤人,没有成为人人效仿的君子,这是值得我们羞耻的。有了羞耻心,“知耻近乎勇”,你才能够改过自新,才能够在道德上不断地提升。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那确实是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礼记》上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鹦鹉能够学舌,能够学人讲话,但是它不过是飞鸟而已;猩猩有的时候智力也很高,也会学人讲话,但它也不过是禽兽而已。现在的人不懂得用礼来节度自己不合适的欲望和行为,虽然能够讲话,但是变成了会讲话的禽兽了。
所以,如果这个“耻”字你学到了,能够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面红耳赤,并进而改正自己的过失,你的道德学问就会不断地提升,气质也就改变了。
这是“耻”字的含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耻”:闻过心惭,面红耳赤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