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备课模式教学设计评比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
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在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说明老师们已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再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且未足够重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等字眼。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相信学生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如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7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合作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答案,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信息技术,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多媒体模拟微观过程
主要使用的是微课
(2)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3)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信息技术在这三个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要慎用。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信息技术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智慧课堂备课模式的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以后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智慧课堂备课模式教学设计评比总结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根据()来编制的。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