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教育的启示
多年过去了,一学校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校长是一位新上任的年轻校长,他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偷鸡事件。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把偷鸡的学生弄到主席台上,校长说:“该同学偷鸡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了惩罚,我给他买了一只鸡吃。”校长刚说完,偷鸡的同学高兴坏了,二话没说,挽起袖子拿起了烧鸡,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同样的事件,同样的处理方法,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大相径庭。一个是用一只烧鸡解决了问题;而另一个却是用一只烧鸡制造了新的问题。这说明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再好的方法也会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起到不同的效果。
所以,教育并非一层不变,她是随时在变化的,是随着生活的改变而不断的改变的。如果教育者不会因时而教,因人而教,因环境而教,不会时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也就不是一位称职的教育者。在家庭里,如果父母不会选择时机,不会利用教育的契机,不会创设环境而对孩子实施教育,也就不会是一位合格的父母。
今天的教育过于注重方法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外在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比如: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走进北大、清华,走进哈佛。于是买一些书籍,把书中的方法当作了金科玉律,生搬硬套的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些父母并不会怀疑书中方法的可行性,他们只会责怪孩子的不开窍。
父母本身的素养,家庭环境的创设,以及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以及孩子所作出的努力,都在潜意默化的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不存在克隆,教育没有模具,有的只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实施适宜的教养方式。
即便是能够克隆出天才孩子,这个孩子除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躯体之外,还有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呢?如果模具能够打造出天才,这个孩子也不能被称为完善的人,也只能是注入了别人思想的装载物。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所谓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只不过被成人自以为是的认为是不应该发生的,是会影响孩子成长的。并且还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修正这些能够促进生命成长的因素,以至于把一些有利于于成长的条件,转化成了不利于成长的障碍。
科技瞬息万变,生活飞速提高,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唯有教育并没有发生多少改观,确切地说是父母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没有改变,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方式。
今天的孩子可以说是“进化了”,外界信息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的发展更加高效。但是,今天的父母反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焦虑和不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在乎环境的因素,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孩子好的时候,一俊遮百丑;孩子不好的时候,一丑遮百俊,这种非此即彼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又怎么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呢?
教育不能随性而教,更不能随意而教。别人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但是,一定是建立在自身条件基础上,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这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一味的模仿,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别人方法的试验品,最终让孩子成为牺牲品。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