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绿卡”
第二堂语文课上,我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开始了我的讲读课,并找了没有举手且朗读较好的吴雨嘉读了课文,聪明的他成功地读完。此时,我发现班上的孟令旭在低头认真地看着什么,再仔细一看,啊!原来是一张绿色的卡片,而后,同样发现其他几名小男生拿着同样的“绿卡”看着,想着,我明白了,刚才肯定是在争要绿卡的。
奇怪,这绿卡究竟有什么用?怎么会引起他们的这般的兴趣?
放学后,我把吴雨嘉留在教室里,想在他这儿突破。起初,他搪塞,隐瞒。最终,在我的劝说下,他说了-----原来,她在我班小学生中发放了“绿卡”,每人得到卡后,都是他的同伙,他是首领,大家听从他,并规定队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绿卡”是他们的标志,现在班里有十几人手持它。听后我又好气又好笑,好一个“绿卡队”就这样组建了,真是动画片看多了,还挺有派头!
晚上,我左思右想,同学们的做法大都出于天真、好奇。同时,足足可见吴雨嘉在班里是有一定威信的,既然这样,就不能生硬地拆散他们。否则,会引起部分同学的不满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必须变消极为积极——对,要解决这件事还要结合我的朗读大检查。
第二天,我找来吴雨嘉,针对他朗读较好这一特点,交给他一项任务——配合我搞好全班同学的朗读检查过关,由我提问检查,由他评定过关,对于过关的同学发标志,何种标志由他来定------我们的工作开始了,第一天放学后,我又发现。有的同学手拿“绿卡”,并且失去了原来的戒备的状态,有的美滋滋的,互相询问着,这时,李光走来,自我汇报这一天的检查情况,共批准过关16人,并发了带有“朗读过关”字样的绿卡片,我很吃惊,原来如此,暗自庆幸。就这样,我们一直配合着,到现在止,我班95%的学生戴上了“绿卡”,并且结果全部令我满意。看着他那认真发放绿卡的样子,简直象个检察官,此后的他,无论在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铃----”下课的铃声又响了,望着佩带“绿卡”同学离去的身影,我会心地笑了。
案例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天真、好奇、浪漫的心理。任何希奇、古怪,从未经历的事情他们都感兴趣。因此,同学们对李光同学的做法,感到很新奇、有趣。因而,导致他们纷纷要取绿卡,作为教师不能遇事便火冒三丈,要因势利导,利用该生的特长,给他鼓劲儿,克服缺点,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对于教师来说,遇事不盲目,不冲动,冷静地观察、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弄清事情的真相。对学生尤其不要“一棒子打倒”,看到他的错误而否定了他的一切,而且要耐心地发觉其优点,利用其长处让他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对他的期待,促使他改正缺点的、教师的作用就应该是“正强化”和“催化”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管、卡、压、罚效果都是不理想的,要坚持正面教育,以崇高的师德为出发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