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孩子把金钱看得很重,怎么办?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金钱观的萌芽期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岁~12岁,发展期在12岁~18岁。如果儿童能在处于金钱观的萌芽时期,就形成恰当的金钱观,那么他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在对待金钱上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能力。轩轩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也不必太担心,要究其根源,正确引导。
第一,要从平时的言谈中灌输正确的理念。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应该回避谈论金钱。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金钱的作用,不能向孩子灌输金钱万能论。父母应该主动告诉孩子金钱来之不易以及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孩子懂得家里的钱是有限的,并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花钱买东西之前得先考虑清楚这样东西应不应该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很小时就体会到金钱的独特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金钱意识。父母更不能对孩子说“只有挣了钱才能买东西”,这样会导致孩子“以钱为重”。让孩子了解钱能做什么,仅仅是金钱观教育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应该了解金钱的局限性,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比如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比如友情。家长可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斤斤计较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父母要小心自己的言行导致孩子过于看重金钱本身,影响金钱观和价值观。
第二,要指导孩子发挥金钱的最大用途。
可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告诉他钱除了买东西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一些其他事情,如捐助慈善机构、帮助失学的儿童等,告诉孩子钱不仅可以买到玩具和吃的,也可以帮助很多小朋友,培养乐于助人的观念。孩子有了一颗仁慈的心,一颗慈善的心,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孩子出现金钱方面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他刚接触了钱的一方面,还没有学习其他的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帮助孩子了解金钱的其他方面的好时机。这些道理,都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告诉给孩子,这正是教育的过程。孩子太喜欢钱,就会钻在钱眼里,被人称为“小财迷”;太不把钱当一回事,长大就会成为败家子。所以,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对家长来说是一门教育孩子的学问,对孩子来说,这是理财的启蒙教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教育案例:孩子把金钱看得很重,怎么办?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