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问题思考
一是研究课堂,课堂教与学的统一;二是研究学生,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三是研究教师,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在这三者中,课堂则是关键,它又紧密的联系着后两者。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和相关要求为视点,来重新认识和规划课堂教学,重新规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的课堂教学,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所收益。
尽管“校本教研”对于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也看到了“校本教研”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学校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
——校本教研缺乏一套完善、规范的体系。具体表现在研究专题任意性,缺乏目标和方向;未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操作模式;缺乏科学的过程监控和管理等。今后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应该每学期定一个主题如: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自主参与、课型等进行专题的研讨。
——专业引领不够。对于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强烈希望得到专业人员更多的指导,毕竟教师的视野、见地和研究水平、研究指导是很有限的。在平时的研讨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讲得通俗点就是“萝卜炒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认识到,“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合作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加强专业引领,对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使“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采用结对子、研讨等形式给普通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因为这些教师的经历对普通教师来说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运用于教学实践。其次,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