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5、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 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 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 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 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米太长,8 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 1 米小而又比 10 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 把 10 厘米看作 1 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 10 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 1 分米。 1 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 1 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 分米等于 10 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 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 1 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 1 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 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 2 分米、5 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 1 米的木条,数一数 1 米中有几个 1 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 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 米等于 10 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0 毫米 1 分米=100 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5 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 7 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提高练习:
(1)填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 ) 一角人民币厚2( )
课桌高7( ) 双人床长20( )
跳绳长2( ) 教室门高2( )
(2)判断下列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铅笔长18分米( ) 写字台高8厘米( )
黑板长约3米( ) 小明的身高是135分米( )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 测量一下。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