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步探索一条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一、 激趣导入,先声夺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一节课,如果有一个精彩的导入,
则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奠。导课方式灵活多样,比如一段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导入语言,能营造一种情绪氛围,把开课的“第一钟”撞击在学生的心灵上,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综上,如果教师能把导入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
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因此,一段精彩的导入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 、创设情境,体验新知
情境创设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历史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历史不像其他学科,历史课中的情境创设要具有历史氛围。它既反映过去的事件、人物,又体现今天人们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看法。因此,历史教学情境创设除了要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能在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我们知道历史是不可能从头再来的,但我们却可以借助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感受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现在很多老师都尝试使用“虚拟情境教学法”,通过虚拟的情景,再现历史。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为什么学生会在我们的课上打瞌睡?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未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未能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教学模式中我们应用了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探究知识的方法。所谓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
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