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课堂教师言行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
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也就是说体育教师身教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带来障碍。所以体育老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例如,要求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鞋和便于运动的衣服,那么老师首先要做到。而且每次体育课都穿运动服装(在室内上理论课除外),不然学生就会说老师你也没穿!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后集好队,那么老师就要在上课预备铃响那一刻比学生先到,不然你登记迟到的同学就会说老师本身都已经迟到了,不能以身作则。平时既要有一般老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有体现体育老师健康而有朝气的职业特点,以此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的认识以及决定向你学习的态度。比如上体育课,老师穿着一身得体漂亮的运动服,且做示范动作时准确、漂亮、大方、美观,学生见了都跃跃欲试,都想一试身手。如果穿着随便,且示范动作马马虎虎,懒洋洋的样子,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就调动
不起来,慢慢地学生学什么东西都比较拖拉,变得越来越懒,老师没心情,学生也没心情。而且整洁得体的衣着给人以自信。其次,上课的语言要注意文明、简洁、有较强的逻辑性,不然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根本就不听老师的讲话,有时甚至有个别学生离开队伍做其他活动。有时讲解示范时还要来点幽默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上课时有或不自觉露出不文明语言,学生会很快学会,因为在这方面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因此,教师的文明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再有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如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差或不重视锻炼的学生,纠正动作错误或发现学生有某些问题时,要有耐心引导和帮助,不能谩骂或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因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不听话的学生根本就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或不接受这一套,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引导,尊重学生就是其中之一。对那些体育骨干或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高标准严要求,决不偏袒,也教育学生相互间也要关心和尊重。因此,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德。
二、教学组织中渗透德育---有意贯输。
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德育目标,即每次备课,教案中都注明本次课的德育目标,如上武术课,德育的目标是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一致,集体主义精神及他们的整齐、统一和快速反应能力;又如篮球传接球,德育的目标是可以培养学生反应能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及团结互助精神等等。课前不做好充分准备,上课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无兴趣必然导致学生的惰性滋生,那么教学效果就差。在每学期开学时,都要按照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任课班级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的爱好,制定好教学计划,并认真写好教案。每次上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布置,且布置得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材。比如上篮球课,上课前就要准备好需要多少个篮球,用多少个篮球场,怎样布置,事先都要考虑到,且在练习过程中几个人一组,各组练习时需听到教师的口令或哨声响后才轮流进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习惯。由于平时上课一般都有2至3个班上课,场地少人数多,故在调动队伍时,让兄弟班或组先行通过,千万不要抢行或互相穿插。即使本班同学,也由于班上同学多,练习过程中也难免有先后,且有时场地小、器材少、人又多,这时同学间就更要注意互相谦让,对这些谦让的
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就教育了同学们互相尊重,讲礼貌的好品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