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岁宝宝爱打人
第二,家长的态度应该怎样?原则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不允许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但是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家长是不是严肃的坚持原则,孩子心里是很清楚的。我曾经有次在游乐场看到一对中国父母带着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这个男孩明显就比较骄纵,比如父母给他们买了两个冰淇淋,男孩就一定两个都要,妈妈说你喜欢巧克力的,你吃巧克力的,把香草冰淇淋给姐姐吧,结果这个男孩先把香草冰淇淋咬了一大口,然后才递给姐姐。爸爸妈妈在一旁看到姐姐不高兴,就对儿子说,不要这样。但是他们那种轻描淡写甚至是有点爱抚的语气,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赞许。
比较遗憾的是,在打人或者是抢玩具这个问题上,有些中国家长持默许甚至是鼓励的态度,家长这样的反馈,自然会加强孩子的进攻性行为。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在强调培养情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中却背道而驰。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凭借蛮力斗勇的荒蛮时代,小霸王的拳头也许可以让孩子一时占到小便宜,但是长期影响很可能是负面的,谁会愿意跟一个爱欺负人的孩子一起玩呢?小霸王若是将来碰到更硬的拳头怎么办?当我们大人抱怨公共场所拥挤,人群粗鲁无理,脾气火爆,不遵守秩序,甚至动辄大打出手的时候,我们也许应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第三,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 家长应该检查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打人,大声争吵。如果出现过这样情绪失控的时刻,要注意以后不要再重复这样的行为。
2. 如果看到孩子打人,一定要立刻制止。家长应该蹲下到孩子的高度,让孩子直视你的眼睛,用平静但是严肃的声音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告诉她,你看,你把妹妹打疼了,妹妹哭了。
3. 安慰被打的孩子,让打人的孩子参与到安慰的过程中,同时让打人的孩子给被打的孩子道歉。
4. 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教给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想跟对方一起玩,告诉孩子,宝宝,你说我们一起玩吧!或者如果孩子不喜欢对方动她的玩具,告诉孩子,应该跟妹妹说,请不要动我的玩具。
5. 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孩子有要打人的征兆,比如凑近对方举起手,家长可以借机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家长应该终止孩子打人的动作,握住孩子的手,说你是不是想跟妹妹打招呼?如果你想拿玩具,告诉妹妹,我想玩这个玩具。
6. 如果孩子不理睬家长的制止,或者不断重复打人的行为,家长应该马上停止孩子的活动,把孩子带离现场,让她有机会反省自己的行为。等到孩子平静下来,承认错误以后,才可以继续活动。
最后一点是,孩子是在不断的学习,试探和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遵守正确行为规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家长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仅学会不打人,同时他/她也学到怎样更成功更有效的跟同伴们交流。礼貌,分享和同情心是融洽社交的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为什么3岁宝宝爱打人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