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以前要教给孩子的52堂课》读书心得《13岁以前要教给孩子的52堂课》读书心得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13岁以前要教给孩子的52堂课》读书心得

《十三岁以前要教给孩子的五十二堂课》这本书讲述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责任十分重大。一般父母对“育” 能尽到责任。但对“教”的认识往往不足。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说明儿童时期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儿童的可塑性很大,问题在于怎样去塑造。 人的一生犹如高楼的建筑,要想把楼房建成摩天大厦,就要打好根基。任何事情根基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13岁是孩子形成人生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如虎添翼,而错误的人生观将阻滞孩子的发展。 作为父母,我们拥有一种责任——当个好父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坚信“性格决定一切”。小学六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各种各样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刚入学还是一张白纸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怎样帮助他们树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习惯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而之后怎样帮助学生依据各自的性格而养成他们一生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习惯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孩子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良好的习惯。
培养好习惯要克服重智轻德的偏差。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增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许多家长把“好”定位在学习成绩上,认为学习好了就是教育成功了,这种教育观念导致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却对他们的品德行为偏袒放纵。在内心深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忽视了教育的点点滴滴,比如孩子“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自我”等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其实,家长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将来能自立自强吗?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孩子品德如何,将决定他前进的方向,品德是他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他把学习搞好的重要保证。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亚说过:“家庭教育对于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这句话这的每位家长深思。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在孩子道德习惯的培养方面,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种种烦恼、困惑,他们需要有一个地方去倾诉,同样也需要有人去指点和帮助,这个角度自然而然地需要家长来承担。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给予孩子正确、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13岁以前要教给孩子的52堂课》读书心得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