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中的智慧课堂
(一)教师应不断学习积累智慧
上海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达到“胸中有书”,课堂上才能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凡成功的教育家,也正是由于课程文化的独特创造,才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教师的课程智慧,是教师“学高为师”的核心。我们要不断学习,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因为只有教师不断的积累智慧,才能构建出智慧课堂,才能让学生生成智慧。
(二)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首先,教师应该理解教材,正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而用好教材的前提是教师首先“吃透”教材,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教师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熟悉了教材的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准确把握课程智慧。
当然新课程体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的转变。我们不能漠视的一个事实。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各种教材的分析进行重新选择、调整和处理,即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不能把现行的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材料,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教师应摸准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一切必然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即使在相同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感悟的东西也是富有个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前用智慧与理性去勤读、细读这些学生——直至读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此智慧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生命化学习方式,学生才能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当然在摸准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共性”。例如学生的“经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3)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4)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我们也只有搞清了这4个问题,也就真正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和主攻的目标。学习总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若缺乏了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停靠点,那就无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充满智慧的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充满智慧的课堂,不在乎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质疑和批判了多少;充满智慧的课堂,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恰恰需要我们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在智慧教育的天地中,生命之花在绽放,生命之帆在张扬,生命之歌在唱响。关注智慧教育,研究智慧教育,践行智慧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追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信息技术中的智慧课堂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