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的花衣裳
《瓢虫的花衣裳》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瓢虫。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瓢虫。活泼的图片内容和好看的视觉效果,直观的把绘制瓢虫的目的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教材的设计能够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达到了教材与版面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瓢虫的花衣裳》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有趣的半圆形》、《摸一摸、画一画》、《小挂饰》等课,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物体的形状,学会了用绘画、剪贴、橡皮泥等综合材料表现画面。《瓢虫的花衣裳》正是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材料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又为后面课程安排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颜色的瓢虫,感知瓢虫的外形特点,感受瓢虫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瓢虫。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方法表现瓢虫的美,尤其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瓢虫,拓展学生对瓢虫的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瓢虫的外形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探索具体的绘画方法和制作技巧,并创作瓢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孩子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猜瓢虫
1、谜语导入。
谜语:“一只小虫真可爱,圆圆的身子小脑袋。六只短腿斑点衣,两根触角伸出来。爱吃蚜虫护庄稼,农民伯伯都喜爱。”
2、教师根据谜语中描绘的结构特点画出谜底。(七个彩色气球表示斑点衣)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基础,竞猜谜语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谜语中讲解瓢虫的结构组成,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感知引导——识瓢虫
1、了解瓢虫的知识。
(1)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瓢虫的样子。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瓢虫的知识。
(3)教师总结:瓢虫在世界上约有5000种,而在我国有300种左右。 这些瓢虫大多都是益虫。它爱吃蚜虫保护庄稼。
2、 认识瓢虫外形特点。
(1)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寻找瓢虫的特点。(多媒体课件)
(2)师总结:瓢虫的底色有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等。花纹不同,斑点有大有小,还有条纹状的。不同角度看见瓢虫身体的外形不一样,从上往下看是圆形的,从侧面看是半圆形的。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了解瓢虫的知识,培养对瓢虫的喜爱之情,进行爱护瓢虫等益虫的德育教育。用课件展示不同颜色、花纹,外形的瓢虫,以突出瓢虫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创作打下基础。
三、欣赏激思——论瓢虫
1、揭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2、欣赏教师和学生作品,讨论制作方法。(学生作品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
3、学生说说制作方法,教师示范。(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四、自由创作——做瓢虫
1、提出制作要求并安全提示,卫生提醒。
2、播放音乐,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会探索具体的绘画方法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作品表现的更加完善。
五、交流展评——评瓢虫
1、展示各组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你觉得哪个组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对老师或同学说一说。
3、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师生的评价中完善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六、拓展延伸——护瓢虫
1、学生欣赏教师制作的漂亮的小瓢虫物品。(瓢虫状的帽子,瓢虫状的垃圾桶)
2、结束语:小小瓢虫真可爱,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丽了,我希望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瓢虫,人人都能成为护虫小使者。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用更多的表现手法创作瓢虫,创造生活中的美。
七、 板书
瓢虫的花衣裳
教师范画
学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