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备课思路
一、备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德国看到当地人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给别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许许多多别人家种的花,因而到处都是绮丽的景色,从而让学生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本课共有10个生字,“簇”是平舌音,“绮”是第三声,不是第二声,因此这两个字要重点正音。在字形上,“脊”的上半部分的笔顺要重点指导,先写外面的点、撇,再写里面的“人”。另外几个生字“概、莞、尔、簇、暇、绮”的字形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字通过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进行识记,因此可以在复习巩固时设计“比一比组词”的练习进行辨析、识记字形。字义较难理解的是“莞尔一笑”,我想可以在课文的理解上通过动作来理解,“应接不暇”可通过字典查出“暇”的字义——空闲,从而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本课的难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这句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来帮助学生理解句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出示德国街景的照片,结合图片设计几个问题:1、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看图进行说话训练,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小节的二、三句话进行重点研读,然后教师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解积累4个字的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瞧,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簇拥在一起,这儿也有,那儿也有,简直是花的海洋,这就叫——花团锦簇。不仅花的品种多,颜色也多,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走在街上的人眼睛都来不及看,这就是——应接不暇。)2、你喜欢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吗?通过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城市有多美,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是多么的舒畅。从而出示句子: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接着教师利用刚才的图片来过渡:这幅图片的景色就是作者在德国街道上看到的景色,德国人非常非常爱种花,甚至他们爱花之真切让作者感到吃惊,这是为什么呀?让学生读读第二小节,划划有关的句子。借助图片理解“脊梁”这个词语并体会德国人种花的奇特之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在研读第二小节的基础上质疑:“德国人这样种花,真的就是仅仅给别人看吗?”,让学生读读第三节,划划句子,找找答案。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自读、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由于每一家都是这样种花的,所以,虽然在家中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走到街上却能看到更多的花。从而引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时,再让学生说说结合文章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学生有了刚才的体会,应该不难理解,正是因为每一家种花让走在街上的人看到美丽的景色,因此自己走在街上也能享受到如此的美景。这样,不仅能让城市变得更美,自己也能享受到更多的美。
第四小节可以设计拓展说话练习:美丽的东西除了花还有很多,如果你拥有,你会如何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如:好听的音乐、好看的书……)让学生巩固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从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 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 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二、备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因此,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关注了四个呼应:一,课堂问题与学生质疑相呼应,注重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二,教学内容与学生语言审美相呼应,契合了文本重点和学生的语言积累,情感熏陶;三,拓展练习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呼应,突出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外延伸,认知世界的个性需求;四,人文熏陶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呼应,顺应了教学境界与学生认知世界,形成人生观的科学途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备课思路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