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学会找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排列的循环变化规律,学会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播放《幸福拍手歌》),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认真欣赏这首歌曲,会唱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轻轻地跟唱。
停止播放音乐,师提问:这首歌曲里面有哪些动作?拍手、跺脚后面应该唱什么了呢?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是的,这首歌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动作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幸福拍手歌》作为新课的引入。)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以课件导入之前学过的图形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知识——“把……看成一组,重复排列”(板书: 一组 重复 图形的形状、图形的颜色)。
师:我们在以前学过的规律是关于图形的形状和颜色的规律,那关于图形的其他规律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来一起找一找。(补充板书:找规律)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这不,东东这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以参观东东房间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参观房间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1、课件出示东东的房间
师: 哎呀,东东的房间怎么装饰得那么乱,你们觉得乱吗?
师:可是,东东说他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装扮的,他到底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板书:斜)
生2:横着看,每一行的都有四个不同的图形。(板书:横)
生3:竖着看,每一列也都有四个不同的图形。(板书:竖)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那么多的规律。
师激发提问:横着看你们已经找出规律了,那竖着看看,又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师追问:和你想的一样吗?
(以上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演示,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寻找地面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点名汇报,集体评议。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和第一行(第一列)的一样。
师:如果这样一直画下去会怎样?(循环出现)
教师课件演示循环排列多次后的墙面。(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学生能很快速地发现地面图案的规律和墙面是一样的。在寻找墙面规律的基础上再来寻找地面的规律,让孩子们及时巩固刚学的知识,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开拓孩子们的思维)
3、运用规律做游戏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找到了循环排列规律。你们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请四个学生到前面来,为其编号:1、2、3、4号。接下来我让2号同学站到1号同学的位置,1号同学怎么办;让4号同学排到第一位,其他同学怎么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亲身、切实地感受循环排列的规律,更好的理解、运用这一规律。)
四、知识运用,操作巩固
1、第一关:画一画。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下面我们要利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知识进行闯关游戏。出示例1(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交流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3)、完成115页做一做,交流。
2、第二关:填一填。
(1)我爱数学 学我爱数 数学我爱
(2)1234 4123 3412
3、第三关:小小设计师
东东把自己的房间装饰得很漂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能在手帕上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
(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的手工纸作小手帕,利用小贴画,用所学的规律的知识为小手帕设计出美丽的花边或图案。
注意:设计的花边和图案要有规律!)
展示学生作品。问:你发现了他所摆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第三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把美术创作和数学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规律的美。以上多层次的练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此次找图形的规律以循环排列为主。这样,学生不仅要看清形状和颜色的组合规律,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与掌握不是易事。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引入阶段以感性的材料为基础,让学生欣赏听过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发现这首歌里有规律,从而引出新课。然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活动:(1)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一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因此,课的开始我设置了参观东东房间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学知识。(2)呈现问题情景,提出思考问题。参观东东家,引出问题:东东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3)观察猜测,发现规律。A: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B: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想法,最后在课件的帮助下全班师生共同验证。(4)抽象归纳,应用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并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
作为新老师,难免紧张,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前准备,课件滞后,还有对于学生一些意料外的答案的处理;授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的还不是很自然,还需要更多的锤炼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音;对于组织课堂方面还比较欠缺,还应该多下功夫。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根据()来编制的。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