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读书体会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读书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们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会与学生说话的老师实在不占少数。”这是我在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本书之后的第一感受。
一、就事论事,不要给学生下诊断。
书中说:“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应该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家长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对照我们自己:无论学生有意还是无意的犯错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批评,:你还能干点什么?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做事太不负责任了。……
我们可能从来都没认真想过:我们无意中一句话,会给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因为我们的一句话,从此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一个笨蛋,自卑的心理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记得有一位教师这样说过:身为老师,我每天都有如履薄冰之感,生怕自己会耽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也许这位老师的话太过严重,但仔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天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每天做的都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表里如一,说到就要做到。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缘于课堂,更缘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否出于真心,老师在做人处世上是否真诚。我们常说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孩子的眼睛更是雪亮的,他们的眼里揉不得沙子,当他们看到老师课堂上迟到、作业批改不认真、在办公室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老师平时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等情景时,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老师就会慢慢在他们的心中失去威信,那么可想而知,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怎样?
三、了解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可能会说: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就是不会做?你是猪脑子吗?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上课干什么去了,是不是没注意听讲?……而我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或者是有其它的什么原因。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对于学生犯错误这件事没有任何用处,而且只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他们的自尊。可能下课了,这道题老师反复去讲,反复去教,他依然不会做。日久天长,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反感,学生就会讨厌学习。
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是呀,学生如果不犯错误,要老师来做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教育教学工作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学生犯错而大为恼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生气,试着用包容的心理,换种语气去对待,换种态度去对待,换种思想去对待,并愿意在他们犯错的过程中去耐心地引导,享受和他们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快乐,这样,我们的教育或许会更多些乐趣,少些愤怒,多些成就,少些遗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读书体会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