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
一、就事论事,不要给学生下诊断。
书中说:“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应该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家长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对照我们自己:无论学生有意还是无意的犯错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批评,:你还能干点什么?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做事太不负责任了。……
我们可能从来都没认真想过:我们无意中一句话,会给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因为我们的一句话,从此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一个笨蛋,自卑的心理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记得有一位教师这样说过:身为老师,我每天都有如履薄冰之感,生怕自己会耽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也许这位老师的话太过严重,但仔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天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每天做的都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表里如一,说到就要做到。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缘于课堂,更缘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否出于真心,老师在做人处世上是否真诚。我们常说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孩子的眼睛更是雪亮的,他们的眼里揉不得沙子,当他们看到老师课堂上迟到、作业批改不认真、在办公室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老师平时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等情景时,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老师就会慢慢在他们的心中失去威信,那么可想而知,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怎样?
三、了解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可能会说: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就是不会做?你是猪脑子吗?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上课干什么去了,是不是没注意听讲?……而我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或者是有其它的什么原因。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对于学生犯错误这件事没有任何用处,而且只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他们的自尊。可能下课了,这道题老师反复去讲,反复去教,他依然不会做。日久天长,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反感,学生就会讨厌学习。
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是呀,学生如果不犯错误,要老师来做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教育教学工作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学生犯错而大为恼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生气,试着用包容的心理,换种语气去对待,换种态度去对待,换种思想去对待,并愿意在他们犯错的过程中去耐心地引导,享受和他们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快乐,这样,我们的教育或许会更多些乐趣,少些愤怒,多些成就,少些遗憾!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