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得 做中思
【关键字】做中得、做中思 玩中掘,掘中悟,悟中思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定义如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在这个实践、改革获得的过程中,我重获得,积所思,下面我论述我在一节课《光和影》的实践中:做中得、做中思。
《光和影》一课的教学思路是:从新的探究环境中吸引学生,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影子及其产生条件,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中,我深深的思考了,应该说有成功也有失落,且得且思:
1、收获掌声,体验“生声的精彩”
课前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环境:拉上全部的遮光窗帘,打开投影大屏幕。我期待着学生眼中的惊喜!当学生走进教室,坐好后,我还没讲话,就听到一片雷动的掌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了“生声的精彩”。头一次没有为同学们的“意外出轨”停下课程的脚步。
2、充分利用环境,乘胜追击
因为摸透学生的心理,在下面的环境中,我充分利用环境营造神秘的气氛。进行如下游戏:让学生发现影子(教师有意在投影屏幕前走动)结果学生没注意到老师的这个小动作,于是我安排2个同学又重复了老师的动作,这是学生发现了影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在一个学生做手影,其他学生模仿的过程中,进一步认知,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光物,屏缺一不可。可以说:我的乘胜追击获得丰硕的战果。
3、在“玩中掘,掘中悟,悟中思”
因为整节课的设计突现灵活,所以学生已经不能回到原有的探究模式,索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玩。我只是在“玩”前,提了个小要求:你们小组要在5分钟的“玩”中发现些影子的小秘密。前后思量定5分钟时间,是因为我觉得学生既能有所发现,又不会让学生在“玩”中散乱了整个课堂环节。结果同学们都发现了“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两个重要知识点,我只对第三个知识点“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做了引导。应该说充分体现了“玩中掘,掘中悟,悟中思”的理念。
4、意犹未尽,却用时过长
一节课用了两课时才完成,对科学课教学来说比较奢侈。虽然学生和我都有新的体验,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在学生活动环节压缩时间,尽量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
5、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个教学单元是“光学”单元,所以对光源的认知非常关键。在课本中是这样解释的: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而在教参中和很多资料中却这样说:自身能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在我的教学中,学生是后一种总结,但是学生在举例时,却只是说:手电筒,电灯......这时我做引导,纠正是正在发光的手电筒,电灯......这里我处理的是否得当呢?思考中,希望得到更多同仁的帮助。
课堂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候让我们的课堂“变”一下,多一些惊奇,多一些新体验,教师多一些沉思,一定会呈现另一番精彩。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