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年月日》教学设计
1、通过网络学习,学生认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索各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和协作研究,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本网站分“生活中的年月日”、“日月时空”、“平闰王国”,“课外资源库”、“机灵岛”等多个模块。“日月时空”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与本课相关的信息(如年月日的来历;为什么七八月份是连着的两个大月等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因惑的内容)。“课外资源库”为学生指引了进行研究性学生的方向,并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机灵岛”中安排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以及综合练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反馈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教学伊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提问:一年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月,为什么?以此引出学习内容:年月日。接着提问“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学生间自由交流己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板书。
二、基于网络,探索研究
1、利用网络资源,验证相关的信息。
利用网络课件“生活中的年月日”中的“年历卡”,验证刚才所提到的相关信息是否都正确。出示学习卡:大月、小月到底有哪几个月?二月份的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全年究竟有多少天?你是怎么验证的?你还有哪些疑问?
点击“日月时空”的“日月资源”寻找记住大月、小月的方法(儿歌记忆、拳头记忆)
进入“机灵岛”完成“日月练习”,学生网上答题后可以点击“答案”判断正误。
2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发现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利用网络课件中的提供的“ 1993年~2004年的年历表”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看一看,比一比,二月份大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你能发现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吗?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年份(任意一年)中二月份的天数,了解二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从而认识:二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例如:1996年、2000年、2004年、等;其他则一般为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则为平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则是平年。“平闰王国”提供“你知道吗”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特别是“4年一闰,400年不闰”的道理,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提供“网上计算器”,帮助学生验证及判断。
(2)巩固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进入“机灵岛”,完成“综合测试题”。
三、集体交流,整体建构;
l、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帮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完善板书。
2、练习提升:完成“机灵岛”中的综合练习,在网络测试中安排了基础训练题、概念辨析题和趣味应用题。通过计算机的自动评分系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巩固。
四、拓展延伸,实现整合;
l、掌握学习需求。提问: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呢?
2、浏览课外资源库。学生进入网络课件中的“资料室”进行浏览,出示学习要求:你从“资料室”中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任选一个介绍给大家;学生浏览后组织交流。
3、让学生交流渴望了解的新问题,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保证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信息素养的提高,又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将学习需要与个性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他们能自信地面对世界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网络环境下的《年月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