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体纸盒,剪刀,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茶叶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圆柱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关注更多的学生。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既是学习新知的需要,也有利于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的学习活动。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谁来说一说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预设:
生1:圆柱体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生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生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体的高。
生4: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关注更多的学生。
二、认识表面积
1.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让学生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什么?教师再把准备好的圆柱形纸盒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先说再动手操作,经历圆柱由立体到平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体的表面积。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什么?
生:包括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纸盒剪开。看一看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边说边动手操作,照教材上的样子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圆柱体展开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1)圆柱的表面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的。
(2)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3)圆柱的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2.提出 议一议 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已有知识的总结和提升。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生: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三、计算表面积
1.出示教材中25页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主解答。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计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机会,发展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大家实际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
出示第25页的示意图。
师: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4厘米。
师:你们能计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2.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说的话,鼓励学生尝试,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学习他人好的方法。
预设: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分步解答。先求侧面积,再求一个底面积,最后求圆柱的表面积。
列式:
5×2×3.14×14=439.6(平方厘米)
3.14×52=78.5(平方厘米)
439.6+78.5×2=596.6(平方厘米)
(2)先求两个底面面积,再求侧面积,最后求表面积。算式:
3.14×52×2=157(平方厘米)
5×2×3.14×14=439.6(平方厘米)
157+439.6=596.6(平方厘米)
(3)列综合算式:
5×2×3.14×14+3.14×52×2
=439.6+157
=596.6(平方厘米)
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教师指出。
四、尝试应用
1.让学生同桌合作,测量茶叶桶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在测量、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过程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巩固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计算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茶叶桶,同桌合作,测量出有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设:师:谁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测量方法。如:
(1)测量直径和高。
(2)测量底面周长和高。
如果学生出现了综合算式,教师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我们在做题时,不做统一要求,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
1.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练习。
师:大家读一读 练一练 的第1题,自己解答。
学生读题、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20÷2=10(厘米)
3.14×102=314(平方厘米)
3.14×20×15=942(平方厘米)
942+314×2=1570(平方厘米
2. 练一练 第2题。
(1)先指导学生弄清问题中所求的表面积的含义,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预设:师:请大家看练一练的第2题,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呢?与前面的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求的是做这个容器至少要多少铁皮;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半圆柱形铁皮容器。
师:求这个半圆柱形容器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容器的什么?
生:就是求这个容器的表面积。
师:这个容器的表面积包括什么?
生:包括圆柱体表面积的一半和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2)交流学生的做法。
设计意图: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愉悦,明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表面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先求出圆柱表面积的一半。
生:10÷2=5(厘米)
3.14×52=78.5(平方厘米)
3.14×10×15÷2=235.5(平方厘米)
(2)再求长方形的面积。
10×15=150(平方厘米)
(3)求容器的表面积。
78.5+235.5+150=464(平方厘米)
学生如果出现了其他方法,只要正确,就给予肯定。
3. 练一练 第3题。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①计算长方形铝板的面积;②计算做圆柱所需要的铝板面积,也就是圆柱的表面积;③求剩余铝板面积。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下面请看 练一练 的第3题,自己读一读题。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一说求剩下铅板的面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生:先计算制作这样一个圆柱需要多少铁皮,再求长方形铝板的面积,最后求剩下铝板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自己解答。
学生算完后全班交流。
答案:
(1)圆柱的表面积:
3.14×82=200.96(平方厘米)
3.14×16×16=803.84(平方厘米)
803.84+200.96×2=1205.76(平方厘米)
(2)铅板的面积:
16×2×52=1664(平方厘米)
(3)剩下铅板的面积:
1664-1205.76=458.24(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 进一法 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相关推荐
- 教案编写的方法步骤首先确定体育课的()
- 教案编写的方法步骤首先确定体育课的()
- 教案编写的方法步骤首先确定体育课的()
- 教案编写的方法步骤首先确定体育课的()
- 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在数学教学中,对应到教育技术的利用领域的活动为()。
- 1856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体育课题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 在编写实践课教案时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 教学设计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
- “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问自己:学生有哪些知识储备?学生能接受新知识吗?会出现哪些情况?”这体现了教学反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