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感知对称【数学教案】感知对称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数学教案】感知对称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
2、了解 对称 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通过生活中的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课前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科书中的 6张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
师一张一张出示或同时出示。
[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观察情景图:
提出教材要求,让学生观察图片,可提示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形状各异的图形,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师:更准确的说是形状是一样的。
如果学生不能观察到有效的数学信息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比如说: 聪聪还发现了蝴蝶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类的发现?等
师:同学们把你手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2、画一画: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两幅图教材中间画有虚线的图。每一幅图都是从哪分开的,都画出一条虚线来,展示给大家。学生操作完成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画一画和相互的交流使学生更明确 左右两边形状一样的 含义。明确从什么地方分左右。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3、做一做(1)
让学生把剪下的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看看折出的结果是否相同。再让学生给全班学生展示。看看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
做一做(2)
读教科书上的要求并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怎样放?然后自己拿小镜子选身边的图形或实物做一做。(注意选择对称的图形)操作后小组交流。
三、综合实践
1说一说
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对称的现象。
1、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那些事物是对称的(例如:桌椅、讲台、窗户、长方形的黑板。)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那些事物是对称的(说多少都行)
3、练一练
先判断哪些图片是对称的,再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最后交流。
教师可出示自己准备的对称的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例如昆虫、花朵、树叶、风筝、衣服等)
以上几点注意让学生说出从哪分是对称的。
[给学生展示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 眼光 去观察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数学教案】感知对称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