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重在引申——《爱的教育》阅读指导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展示
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读了不少课外书。前段时间老师给你们介绍了一位好朋友——《爱的教育》给大家读,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要是让你打个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2. 通过大家给自己打分,老师很高兴同学们对自己读书收获了自信。
二、小考题
1.但老师还想进一步确认一下你们的自信,出几道题和大家共享一下《爱的教育》,敢挑战吗?
2. 那就让我们进入《爱的教育》读书知识竞答中来吧!(课件出示如下小题)
(1)《爱的教育》作者是( 亚米契斯 ),他的国籍是(意大利)。
(2)爱的教育的主人公是(安利柯 )。
(3)( 费鲁乔 )的家里来了小偷,他为了救奶奶,被小偷杀死了。
(4)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 泼来可西 ) 。
(5)(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6)驼背奈里被人欺负时,是( 卡隆 )救了他。
(7)( 斯代地 )从一个别人眼中的笨孩子变成了二等奖的获得者。
(8)(克洛西) ——— 卖菜人的儿子,略有残疾,父亲曾坐过监牢。
3. 总结:看,这么多的问题,有些还真难倒你们了吧!看来你们还未真正走进《爱的教育》。
三、调查问卷。
师:下面老师就来为你们诊断诊断,大家配合《读书调查问卷》,定能找出毛病所在。
根据根据你真实的读书情况在在括号内画出“∨”。
1、很想知道结局。( )
2、觉得书里的人物有意思。( )
3、觉得书里的语言比较有意思,而且能找到身边一些人的影子。( )
4、觉得书里告诉了自己一些道理。( )
5、习惯边读边做批注。( )
6、在读这本书前查找资料。( )
7、经常与别人交流碰撞。( )
8、读后习惯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
学生按顺序完成问卷。
三、交流会诊。
1. 师总结:同学们读书普遍存在读书就是追求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觉得有些人物好玩而读。其实一本书可以读的东西很多很多。正如培根所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老师告诉大家在读书前心中一定要明白读什么(课件)和怎样读(课件)
读什么? 怎么读 ?
不只关注情节;学会分析人物; 阅读前找资料导读
品味语言艺术;赏析精美的结构; 与他人讨论、交流
领悟主题思想; 写旁批、读书心得、摘录
四、走进《爱的教育》。
1、师: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爱的教育》。首先咱们一起了解怎样读一本书,(师出示《爱的教育》)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等来初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选择你喜欢阅读的书籍。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拿起桌上的目录快速浏览,想想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我读完目录时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我,让我充满好奇,真想一睹为快。经过彻夜长读,我知道书里有一年如一日象大哥哥般照顾驼背同学的卡隆,有在海难到来时把生的希望留给朋友的少年马里奥,有身体残疾家里贫穷却仍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的克洛西,还有为了让做错事的孩子能继续上学而跪倒在校长面前苦苦哀求的母亲。咱们今天就去认识一个“铁匠的儿子”。
4、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故事,边读文章边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品一品,再从中想想体会到什么。(指着板书说)开始。
5、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点会让你收获更多。
6、师:孩子们,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谁来说?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能互相补充就更棒了。
7、学生汇报交流。
师:将我们刚刚的读书步骤总结一下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读书方法:课件出示: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学生齐读一遍读书方法。
8、师:此时你想对泼来可西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
9、师:孩子们,你们对泼来可西和对他父亲说的这番话可以把它作为体会写在读书笔记里。你们平时读课外书有做读书笔记吧?是怎样做的?学生互相补充交流做读书笔记方法。
10、师: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会让我们更有收获。我读完这个故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写下了我的读书笔记,想和大家分享。想看看吗?(出示课件)
读书笔记内容如下:
读书时间:2012年3月20日
书名:《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 德*亚米契斯
文章题目:铁匠的儿子
主要内容:泼来可西虽经常遭受来自父亲的挨打和委屈,但他仍对父亲充满孝心,而且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努力学习。
优美句子:1、泼来可西的父亲也曾经来过学校,他脸色苍白,双腿不停地抖动着,头发长长地垂到眼睛下面,总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2、“不!没有的事,父亲从来就没有打过我!”泼来可西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哆哆嗦嗦地嚷道,脸颊涨得通红。
我的感受:尽管泼来可西经常受到父亲的毒打,却从不肯说父亲的不是;尽管没有宽松的家庭环境,却不肯放弃学习;尽管受尽了委屈,却在他人关爱时装成若无其事。这是一个对父亲充满孝心,对学习富有上进心,对同学拥有爱心的孩子。我多么希望他是我的学生,能多给他一份爱,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1、师:这是我的读书收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如果能让他人阅读时赏心悦目就更好了。
四、拓展延伸。
1、师:孩子们,《爱的教育》这本书只是书海中的一朵浪花,好的书籍还有很多很多。你读过什么好书吗?把它推荐给大家好吗?
2、师:孩子们,别忘了收获是满足,分享是快乐,大家应该互相借阅这些“精神食粮”。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生齐读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师:孩子们,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它能给你智慧、给你快乐、给你光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阅读重在引申——《爱的教育》阅读指导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