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是在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的基础上,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将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并培养学生用筛选信息、丰富自己作品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创新精神等情感目标。本节课我抓住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框架,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而进入活动主题。《海底世界》的内涵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本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画图基础知识教学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填充、喷枪、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2.橡皮工具修改画面的方法。
3.颜色的搭配
4.培养学生有次序、有目的地观察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
3.学生进行分组实践,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4.通过交流讨论,实践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和创作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保护环境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精神,勇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填充、喷枪、放大镜工具的综合应用
2.橡皮与彩色橡皮的使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出示图片,说出图片问题。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由此引出颜色的填充。
(二)发展阶段
1.填充工具
去海边要选择眼光明媚的日子,展示空心和实心的红色圆形太阳。学生讨论如何画。提出问题,如何给太阳加上万道光芒。引导学生找到喷枪工具,并为太阳画出光芒,练习喷枪的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由此引出填充工具、喷枪的教学。
2.放大镜
出示没有填充颜色的海底小鱼图片,填充时颜色溢出,大家一起找问题。学生讨论,使用什么工具看的更清楚。边讨论边演示,引出放大镜的教学,请学生到前面解决问题,找到圆形的漏洞,补上漏洞,再填充颜色。
设计意图:导出填充工具给封闭图形填色及放大镜的使用。此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讲解、演示完成新知识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手,自主学习。
3.填色游戏
《鱼》图片,做填色游戏。要求:3分钟填出漂亮的小鱼。生填色,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刚学的知识及时进行练习,填色游戏是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也易于操作的。通过游戏,对颜料桶和放大镜工具有了更深的体会。
4.色调学习
展示三副小鱼图片,学生说感觉。讲解冷、暖、对比色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的展示,加强学生对于颜色搭配的认识与理解。
5.橡皮工具
出示颜色搭配有问题的图片,引入橡皮工具的使用。学生动手用橡皮擦太阳。找到左键擦和右键擦的区别。总结橡皮与彩色橡皮的区别。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左键、右键橡皮的不同,加深印象,并能在操作中灵活使用。
6.动画欣赏
播放《海底总动员》动画片段,出示教师画的《海底世界》图片。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阶段
为《海底世界》图片填色,并画出海底小动物。比一比谁的海底世界最美。要求:注意冷、暖色调的运用,10分钟时间。放音乐,学生填色、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操作过程中,加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操作。
(四)讲评阶段
看看学生眼中美丽的海底世界,选择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点评,颜色的搭配、画图工具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眼睛去发现、理解美,每个小组谈谈合作的体会,并总结一下在制作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问题。在点评中及时找到本节课学习中的薄弱点。
被污染的大海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既然喜欢海底可爱的小动物,就该保护它们。鼓励学生成为保护大海、爱物环境的环保小卫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