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填充、喷枪、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2.橡皮工具修改画面的方法。
3.颜色的搭配
4.培养学生有次序、有目的地观察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
3.学生进行分组实践,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4.通过交流讨论,实践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和创作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保护环境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精神,勇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填充、喷枪、放大镜工具的综合应用
2.橡皮与彩色橡皮的使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出示图片,说出图片问题。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由此引出颜色的填充。
(二)发展阶段
1.填充工具
去海边要选择眼光明媚的日子,展示空心和实心的红色圆形太阳。学生讨论如何画。提出问题,如何给太阳加上万道光芒。引导学生找到喷枪工具,并为太阳画出光芒,练习喷枪的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由此引出填充工具、喷枪的教学。
2.放大镜
出示没有填充颜色的海底小鱼图片,填充时颜色溢出,大家一起找问题。学生讨论,使用什么工具看的更清楚。边讨论边演示,引出放大镜的教学,请学生到前面解决问题,找到圆形的漏洞,补上漏洞,再填充颜色。
设计意图:导出填充工具给封闭图形填色及放大镜的使用。此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讲解、演示完成新知识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手,自主学习。
3.填色游戏
《鱼》图片,做填色游戏。要求:3分钟填出漂亮的小鱼。生填色,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刚学的知识及时进行练习,填色游戏是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也易于操作的。通过游戏,对颜料桶和放大镜工具有了更深的体会。
4.色调学习
展示三副小鱼图片,学生说感觉。讲解冷、暖、对比色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的展示,加强学生对于颜色搭配的认识与理解。
5.橡皮工具
出示颜色搭配有问题的图片,引入橡皮工具的使用。学生动手用橡皮擦太阳。找到左键擦和右键擦的区别。总结橡皮与彩色橡皮的区别。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左键、右键橡皮的不同,加深印象,并能在操作中灵活使用。
6.动画欣赏
播放《海底总动员》动画片段,出示教师画的《海底世界》图片。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阶段
为《海底世界》图片填色,并画出海底小动物。比一比谁的海底世界最美。要求:注意冷、暖色调的运用,10分钟时间。放音乐,学生填色、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操作过程中,加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操作。
(四)讲评阶段
看看学生眼中美丽的海底世界,选择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点评,颜色的搭配、画图工具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眼睛去发现、理解美,每个小组谈谈合作的体会,并总结一下在制作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问题。在点评中及时找到本节课学习中的薄弱点。
被污染的大海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既然喜欢海底可爱的小动物,就该保护它们。鼓励学生成为保护大海、爱物环境的环保小卫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根据()来编制的。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