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案例《毫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毫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师〈描述童话故事〉: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都生活在一把尺上。可是有一天,厘米看了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气地冲着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去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不派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你给我滚一边去吧!”……
师: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
生〈齐答〉:不高兴。
师:那你们会怎么说?
生1:你1厘米是由我们10个毫米组成的,你神气什么?
生2:如果有比1厘米还要小的东西,你能量出来吗?
生3:如果要量的物体比1厘米多了一点,你还能准确地度量吗?
生4:如果我是毫米,我就从厘米里蹦出去,看你缺了1毫米,还怎么量!师〈适时点评〉:蹦出去解气是解气,不过这样厘米就不能干活了,这种事我们还是不干为好。
生5:我毫米虽小,但工程中若是差了几毫米的话,倒塌了你厘米负得了责吗? ……
师:大家说得都挺有道理,但如果厘米还是不服气,你做毫米的该怎么办?
生:厘米,咱俩比一比,量一量它有多长。(随手还拿出一根比1厘米短的铅笔芯。)
教师引导学生把铅笔芯展现在投影仪的操作台上。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师自演厘米去度量。(靠左量,右边够不着,靠右量,左边够不着,左量右量,还是量不出来。)
生:咯咯咯地笑。
师:厘米出洋相了。如果你是毫米的话,此时你会对它怎么说?
生1:厘米,咱们还是别吵了,今后咱俩互相配合,长的你量,短一些的我来量,好吗?
师〈边演边说〉:厘米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课后评析】
作为学科的数学,其基础于科学的数学体系,但因其鲜明而又独特的教育性使学科数学不可能也不应该仅是数学金字塔中抽象物在课堂上的简单搬移,尤其是在小学生面前。鉴于小学生的认知带有浓厚的情绪化色彩,加之使学生生成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并在数学学习中受到教益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追求。为此,我们在组织毫米的学习活动中,创设了上述童话情境,使原本抽象、艰涩的数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并让教师与学生在主动的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既凸现毫米与厘米的科学数学之本质,又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教书与育人水乳交融在一起。“教学永远是教育!”再次得到了张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毫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