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教育反思蛐蛐》教育反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蛐蛐》教育反思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材的选择很重要,一首歌曲只有先打动教师本身才能打动学生。《蝈蝈和蛐蛐》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种特殊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很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趣。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时,就被它特殊的诙谐性和一定的京剧韵味吸引了,我虽然不会演唱京剧,但是却非常喜欢这种京韵歌曲。其中的倚音、下行小六度音程、连续的附点和后十六分音符等都突出了歌曲的京韵。因为喜欢,所以我会去研究它。当确定自己要教什么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该怎么教?曾经在脑海里有过很多个设想:比如从京剧知识方面导入,或者从同类作品中入手,但是都被自己一一否决了。
一节课要把这首歌教得十分透彻是有点难度的,那怎么样才能使整堂课看起来很流畅但又不觉得枯燥呢?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学问。
歌曲表现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而我想着学生对这样的故事一定会很感兴趣,于是我就从抓住学生的兴趣下手。歌曲节奏复杂,变化多端,在教唱歌曲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节奏游戏,一组简单的数字,通过不断的变化,形成了几条节奏,让学生用这些节奏为歌曲的伴奏音乐来伴奏,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伴奏音乐,又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心中的节奏感,还让他们初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比较新颖,体现了一个“趣”字。歌唱活动一般都比较枯燥,不断反复地让学生唱歌曲以记住歌词和旋律,但是我的这节课却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把歌曲学会的。
首先是图片引出故事的两个主人公蝈蝈和蛐蛐,让学生学一学它俩富有节奏感和京韵的自我介绍,在情境中解决了附点节奏,又学会了歌曲第一句的演唱,为学唱整个歌曲作了较好的铺垫。接着是一段快板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个情节,吸引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跟歌曲的京韵风格形成对比,让孩子们知道除了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之外,我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而且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然后我利用歌曲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以及我富有激情的表演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来学唱这首歌曲。
为了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歌曲学唱这一环节上,我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段,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歌曲的学唱顺序,这暨打破了以往歌曲教学的常规模式,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我还可以自己决定先学什么。在分段学唱的过程中,每一句的学唱,每一个难点的解决,我都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的,这样不会让人觉得练唱的过程非常枯燥。而且我把歌曲的京剧元素都融合在了情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些要素。整堂课中,我没有说教式地讲授京剧知识,没有机械式地练习演唱,学生学的还是比较轻松快乐的,而且基本上都能把歌曲的京韵味儿给表现出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蛐蛐》教育反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