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教育反思
一节课要把这首歌教得十分透彻是有点难度的,那怎么样才能使整堂课看起来很流畅但又不觉得枯燥呢?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学问。
歌曲表现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而我想着学生对这样的故事一定会很感兴趣,于是我就从抓住学生的兴趣下手。歌曲节奏复杂,变化多端,在教唱歌曲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节奏游戏,一组简单的数字,通过不断的变化,形成了几条节奏,让学生用这些节奏为歌曲的伴奏音乐来伴奏,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伴奏音乐,又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心中的节奏感,还让他们初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比较新颖,体现了一个“趣”字。歌唱活动一般都比较枯燥,不断反复地让学生唱歌曲以记住歌词和旋律,但是我的这节课却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把歌曲学会的。
首先是图片引出故事的两个主人公蝈蝈和蛐蛐,让学生学一学它俩富有节奏感和京韵的自我介绍,在情境中解决了附点节奏,又学会了歌曲第一句的演唱,为学唱整个歌曲作了较好的铺垫。接着是一段快板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个情节,吸引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跟歌曲的京韵风格形成对比,让孩子们知道除了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之外,我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而且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然后我利用歌曲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以及我富有激情的表演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来学唱这首歌曲。
为了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歌曲学唱这一环节上,我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段,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歌曲的学唱顺序,这暨打破了以往歌曲教学的常规模式,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我还可以自己决定先学什么。在分段学唱的过程中,每一句的学唱,每一个难点的解决,我都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的,这样不会让人觉得练唱的过程非常枯燥。而且我把歌曲的京剧元素都融合在了情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些要素。整堂课中,我没有说教式地讲授京剧知识,没有机械式地练习演唱,学生学的还是比较轻松快乐的,而且基本上都能把歌曲的京韵味儿给表现出来。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
- 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