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准备: 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2、上节课我们用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短的摆摆动的速度快呢?(摆的长度不同)
4、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力中心所在,即重心。
摆长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中心。
5、出示宽1.5cm长30cm的木条,让学生判断木条的重心大致在什么位置。
6、在黑板上画一个窄长方体,让学生画出重心的位置。
7、小结: 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不同,是因为这两个摆的摆长不同。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出示用 宽1.5cm长30cm的木条做的两个摆,摆线的顶端用夹线夹夹住,把夹线夹固定在有孔的金属杆上。其中一个摆的下端挂了重物(磁铁和硬币)
2、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3、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实验验证。
4、交流分析,为什么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不同呢?
5、得出结论两个摆的摆长不同,所以摆的快慢不一样。摆的总长度不等于摆长,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由于摆锤上加了重物,摆锤的重心改变了,摆长也改变了,摆的快慢也就会跟着改变。
(板书: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分组实验:研究改变重物在摆上固定的位置是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
3.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汇总。
(2)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发现硬币位置不同,摆锤的重心就会改变, 摆的快慢也会改变。
(3)小结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三、制作“钟摆”
1.揭题。(板书:做一个钟摆)
2.讨论:现在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应该怎样调整摆长?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硬币的位置能使摆1分钟摆动60次。
(让学生参考实验时的数据进行预测)
3、 你能经过分析,估计一下如果要制作一个一分钟(即60秒)摆动30次的摆,这个摆的摆长应该要多长?然后试一试,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4.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结果。(摆长大约是25cm)
6、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四、板书设计
7、做一个钟摆
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长 摆的快慢
长 慢
短 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 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根据()来编制的。
-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要推动和督促本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参与管理的力度
- 科研成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创新性、()、()。
-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开术论文间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 5-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 教师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技术可主要归纳为()、动作和()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