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三国鼎立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国鼎立

【◆参考答案◆】: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2)【◆题库问题◆】:[填空题] 两汉时期,哲学的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参考答案◆】:董仲舒;王充

(3)【◆题库问题◆】:[单选] 被蒙古俘虏的皇帝是()
A.宣宗
B.英宗
C.熹宗
D.思宗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判断题] 早期穴居的现象在现代已经完全绝迹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武王灭商的经过和意义。

【◆参考答案◆】:
(1)牧野之战:文王死后,其子发继位,是为武王。当商纣王征伐东夷,后方空虚之际,武王联合了各路诸侯,以及西方及西南方的八族同盟军,向商都进军。双方会战于牧野,因商军"前途倒戈",纣王大败,入登鹿台自焚而死,商遂亡。
(2)武王迁都:周武王建国,史称西周,迁都于镐。镐京是周王及其贵族居住与发布政令的处所,而文王所建的丰京,则成了专作祭祀祖先的宗庙圣地。
(3)武王灭商的意义与作用:武王灭商是顺应历史潮流、得人心的一场正义战争。周的胜利,使方国或部落大大减少,这是历史进步的现象。新建立的西周王朝实行缓和矛盾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安定与发展。

(6)【◆题库问题◆】:[判断题] 阮籍是狂饮的代表,甚至作《酒德颂》,以饮酒为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述“摊丁入亩”产生的原因、内容和评价。

【◆参考答案◆】:清初的赋役制度承袭明制,田赋分夏秋两季征收,丁银以按丁征收为主,兼有按地征收。康熙时丁银很重,农民为逃丁银而流亡。为了稳定税收数额,确知人丁数量防止农民流亡,康熙五十一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定额征收每年丁银,今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银额的固定给地丁合一创作了有利条件,但没有解决丁役不均问题。康熙五十五年少数地区率先摊丁入亩,雍正元年宣布将摊丁入亩推行全国。摊丁入亩的内容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同时,将地丁之外的匠班银、渔课钞等其他赋役也合并在田赋中征收。摊丁入亩在我国封建服役史上有划时期意义。从两税法到一条鞭法实行的仍然是人口、土地并征的二元税制。摊丁入亩将固定的丁银全数摊入地亩,随之取消了人丁编审,使二元税制变成了单一的土地税制。这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一,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二,封建国家基本放弃了对农民、特别是对无地农民的直接控制,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迁徙或改业不再受户籍限制,流动人口大大增加,促进了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开发。无地的工商业者没有了丁银负担,对工商业的繁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破产农民从农村游离出来成为雇工,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三,人口统计摆脱了同赋役制度的联系,利于人口统计的精确和人口增长。摊丁入亩也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第一,废除丁银制度不是通过直接放弃丁税银额而是以摊丁入亩的方式来实现,是以保证封建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的,代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第二,地主往往通过增租的方式将丁银负担转嫁给佃农。第三,摊丁之后徭役制度虽从法令上废除,但徭役加派并未根除。

(8)【◆题库问题◆】:[单选] 大族势力庞大,皇帝反过来受大族支配是下列()王朝的特点。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东晋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安禄山一生最畏惧的人是:()
A.杨贵妃
B.李林甫
C.狄仁杰
D.李白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明朝各级档案机构的建立。

【◆参考答案◆】:明王朝建立后,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也由分散趋向于统一,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央六部及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大理寺等全国军政机关的档案机构陆续建立了起来。明成祖迁都后,南京六部、五府也仍然设置。地方各级机关如省市政使司、按察司、州、府、县等也都设置了架阁库。据《古今图书集成·考工部》统计,当时设库约有二百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三国鼎立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