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同时表现在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同时表现在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的周期性变化。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同时表现在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的周期性变化。

(1)【◆题库问题◆】:[判断题]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同时表现在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的周期性变化。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2)【◆题库问题◆】:[多选] 中动脉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
A.腔面衬以内皮
B.没有内皮下层
C.内弹性膜明显
D.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
E.外膜比中膜厚

【◆参考答案◆】:C, D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中性粒细胞

【◆参考答案◆】: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胞质内含细小的、淡红色的特殊颗粒和少许嗜天青颗粒,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

(4)【◆题库问题◆】:[单选]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发生于:()。
A.粘膜层
B.肌层
C.浆膜层
D.粘膜功能层
E.粘膜基底层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填空题] 脾的功包括()、()、()和()。

【◆参考答案◆】:储血、造血、滤血、免疫应答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参考答案◆】:(1)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2)细胞呈球形。(3)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血液中多见2~3叶核的细胞,杆状核的细胞较幼稚。(4)胞质内由许多细小的颗粒,可分为特殊颗粒和嗜天青颗粒两种,前者数量较多,体积较小,电镜下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等;后者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溶酶体。(5)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球旁细胞(位置、形态、功能)

【◆参考答案◆】: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特化形成的上皮样细胞,胞体立方形,胞质内含分泌颗粒,能释放肾素。肾素可使血压升高。

(8)【◆题库问题◆】:[填空题] 黄体可分为()黄体和()黄体,它们在卵巢内的维持时间分别为()和(),两种黄体最后均退化为()。

【◆参考答案◆】:月经;妊娠;2周;6个月;白体

(9)【◆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泌尿小管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A.与肾间质共同组成肾实质
B.髓袢为一U形管道
C.集合小管最终开口于肾乳头
D.是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的管道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描述绒毛膜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绒毛膜由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因其表面形成许多绒毛而得名。绒毛的主干称为绒毛干,绒毛干的分支称为绒毛。绒毛干的发育分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初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和三级绒毛干。初级绒毛干仅由表面的合体滋养层和中心的细胞滋养层构成。由于胚外中胚层的伸入,次级绒毛干则由合体滋养层、细细滋养层和中轴的胚外中胚层构成。一旦中轴的胚外中胚层分化形成血管,次级绒毛千即改称为三级绒毛干。绒毛干未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穿出合体滋养层,在蜕膜中形成一层细胞滋养层壳,使绒毛膜与蜕膜牢固相连。植入完成后,出现于合体滋养层内的滋养层陷窝相互融合、扩大,成为位于绒毛干之间的绒毛间隙,其中充满母血,绒毛即浸浴其中。胚胎早期绒毛膜各处的绒毛均匀分布。后来,伸入包蜕膜内的绒毛因营养匮乏而退化、消失,这部分绒毛膜即称为平滑绒毛膜;而与基蜕膜相连的部分则因绒毛粗大、茂密而称为丛密绒毛膜。从密绒毛膜将与基蜕膜共同形成胎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同时表现在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的周期性变化。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