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1)【◆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长诗《给战斗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政治抒情诗,是田间抗战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这首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鼓励人民奋起反抗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激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越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烈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辉悠久历史,描述人民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振作精神,挺起胸膛,拿起武器与敌人顽强的战斗到最终的胜利!诗作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诗人以闪电般奔突的感情、简短跃动的诗行和紧张急骤的旋律,奏出了一曲召唤祖国人民投入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雄伟乐章。全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全诗贯穿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势,不愧是鼓舞中国人民奋勇投入解放斗争的战斗的号角和鼓点。在艺术手法上,田间不在诗作中真确的描绘与陈述,而往往作闪电般的感情突击。诗人力图以爆发的感情火花和激昂的旋律,去冲击人们的心灵,把人们的战斗情绪战斗情绪点燃到爆发的程度。田间的诗形式简短、跳跃,是独特的"知行"体,利用短句的分行,以急骤的旋律,表达激越的情绪,语言朴素有力,节奏明快,诗风遒劲粗犷,刚健雄浑,所以闻一多称赞田间为"时代鼓手",一位"摆鼓的诗人",他的诗句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鼓舞你爱,鼓舞你恨;鼓舞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问题小说”而闻名的女作家是哪一位?

【◆参考答案◆】:冰心

(3)【◆题库问题◆】:[填空题] 中篇小说《祖父在父亲心中》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方方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曹”与“七子”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的文人。"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子、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中国长篇章回小说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章回小说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的小说。它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艺人使用的说话(讲故事)底本。说话艺人起源于古代的说故事,在唐代民间已很流行。到宋代,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而进一步繁荣。宋代说话,有小说、讲史、说经等不同门类。其中,讲史多讲述历代兴衰和战争征讨,内容较复杂,须分几次讲说,每次有一个中心内容。为了使听的人明确,说话人往往用一两句简明的话做题目,概述所讲主要内容。这种分段讲说、用题目提示内容的做法,便是章回小说分章标目的起源,而讲史话本则可看成长篇章回小说的毛坯。到元末明初,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章回小说。它们已经不再是供说话艺人使用的说话底本,也不是提纲式的了,而成为供读者阅读的内容复杂、描写具体的小说。它们明确地分卷分节,每节有小标题,有些节的结尾还有“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还明显地保留了讲史话本的形式。然而,这批小说的出现,却标志了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正式形成,体制也基本固定了。以后只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红旗谱》是怎样描写三代农民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

【◆参考答案◆】:通过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力图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斗争,结果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冯老兰,以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严志和则是新旧交替时代的革命农民代表,他们从父兄辈的惨痛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斗争中找到了共产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斗争道路;运涛、江涛、大贵等青年农民是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他们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红楼梦》杰出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它的艺术成就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严格的现实主义。作者在头一回就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作者是在这种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对于任何一人一事的描写,既细致入微而又高度概括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目。鲁迅说它"如实写来,并无讳饰"。生活有多复杂,《红楼梦》就有多复杂,生活有多真实,《红楼梦》就有多真实,甚至它使读者感到它比生活更真实。《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还突出地表现在众多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它描写的四百多个人物,各有面貌,各有声口,不少人物堪称第一流的艺术典型。作者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形象,既突出了他们性格的主要特征,也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如宝玉、宝钗、凤姐、贾雨村等都是这类情况)。又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如凤姐的性格就是在她同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关系中显示出来的。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还善于通过人物的强烈对比、相互映衬,来突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思想倾向不同的,如黛玉和宝钗、晴雯和袭人;思想倾向相似的,如宝钗与袭人、黛玉与晴雯等。再是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如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事件中一些人物的表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心理,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也是《红楼梦》写人物的一大特点。如第三十二回对黛玉内心活动的描写,是直接剖析人物心理;第八回对黛玉妒态的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其心理;第八回对宝钗和莺儿认通灵的描写,是以空灵活脱的手法揭示隐藏在人物和心灵深处的奥秘,等等。作者还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以洗练的笔墨来描摹人物的神态,如第二十七回黛玉感伤神态,第二十八回对凤姐饭后神态的描写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作者还善于创造种种意境,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如黛玉、湘云凹晶馆月夜联诗的描写和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深秋的秋爽斋等生活环境的描写等等。《红楼梦》的诗词,大都具有个性特色,有助于体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表现人物的手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在古典小说中,它的语言成就是最高的,其语言风格的基本特色是:平淡而又含蓄,简洁而又深细,通俗而又典雅,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表现力。它的叙述语言精炼。质朴。人物对话生动多样,以声传神,具有鲜明的个性,说从说话中可以听出说者是什么人来。《红楼梦》的细节描写非常出色。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直接选取和提炼细节,并赋予这些细节以深刻的思想意义。其细节描写的特点是:符合"事体情理":充满美学内容;包含着作者炽烈的感情。《红楼梦》匠心独运、严谨缜密的宏伟的艺术结构,也是艺术上的一大成就。

(8)【◆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人物中,出自《青春之歌》的有()。
A.林红
B.戴愉
C.王晓燕
D.余永泽

【◆参考答案◆】:A, B, C, D

(9)【◆题库问题◆】:[单选] 1945年茅盾创作的话剧作品是()
A.《三人行》
B.《霜叶红似二月花》
C.《清明前后》
D.《走上岗位》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

【◆参考答案◆】:我国小说自诞生以来,讽刺艺术就得以运用。三国魏时邯郸淳的《笑林》首开俳谐文字之端,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中,也多有讽刺之笔,唐代传奇如沈既济《枕中记》、《南柯太守传》,讽刺的锋芒更加明显,明代小说,讽刺之风已颇为盛行,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多有对于神魔的讽刺,即便历史小说如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也不乏对于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的辛辣讽刺,在世情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以及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讽刺艺术已广泛运用。但是,这时运用讽刺,大多随笔点染,"间以俳谐",又往往局限于一人一事,显得不够深刻有力。《西游补》虽能较深刻"讥弹明季世风",写科场放榜也较生动有力,但还不能称为讽刺小说,而继承《西游补》讽刺时弊之余绪的《钟馗全传》把种种社会恶德"比之群鬼,一一抉剔",但其讽刺却缺乏深度,多半停留在表面上,未能触及产生"群鬼"的社会阶级根源,而艺术上又"词意浅陋,已同谩骂"(同上引文,均来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讽刺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梦狼》、《潞令》、《续黄粱》、《司文郎》、《考弊司》、《王子安》、《凤仙》、《金陵乙》、《武技》、《云翠仙》、《马介甫》等许许多多具有讽刺特色的篇章,都是既有含义深刻的语言又有婉曲的讽刺技巧,既敢于披露批判,更巧于警戒劝教,既真实而富有社会价值的传世佳作,但由于讽刺还不是全书的主要特色,尚不足以称为讽刺之书。真正称得上是杰出讽刺小说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家以其民主主义的世界观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敏锐地发现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给予猛烈批判和辛辣的嘲笑,特别是对于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的如痴如狂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无法无天,剖析更为深刻,从而揭示封建科举、封建礼教的极端腐朽和吃人的本质,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则。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的讽刺成就十分杰出,首先在它正确地、恰如其分以其讽刺反映出对象的本质的真实。作品中许多典型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如马二先生取材于冯粹中,杜慎卿取材于其族兄吴檠但又有很大程度的概括集中,并作了合乎本质真实的取舍和夸张,因而特别深刻有力。作家善于从极平常的细节中,发掘其中典型意义,如胡三公子买板鸭,拔下簪子刺鸭肉的肥瘦;也善于从极其不平常的细节中加以表现,如严监生死时因多了点了一根灯草而伸着手指迟迟不肯断气,就突出反映了地主阶级极端吝啬的本性。作家在揭示人物性格时,往往集中在其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这点上,暴露他们灵魂深处的丑恶,使之无所遁隐。其次,它讽刺的锋芒总是指向当时的社会,因而具有悠久的力量。吴敬梓懂得:体现在人身上的一切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作家对待不同阶级、社会地位的人,使用了恰当的、不同的讽刺态度。知识分子并非同属于一个阶级,醉心科举的既有剥削阶级,也有下层人民。作品对于地主劣绅兼知识分子的王惠、二严、二王,是无情的揭露、严厉鞭挞;对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封建制度维护者四愚,或既怜悯又批判,或既嘲讽又同情;即使是对同一个人如周进,在其中举前是嘲笑他的卑屈和热衷功名,其本态度是寄于同情,在其为官后则是揭露他的不学无术和道德虚伪,态度是仇恨的,显得辛辣而尖刻。再就是,讽刺作家的热情,具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鲜明的褒贬态度。比如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短短数语,就把这个人物迂阔,无聊和空虚,极其生动地显现出来,而无须再加评述,使读者全部了然神会。《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也很独特。首先是情节的典型化与提炼,加上合乎生活逻辑的夸张。如范进中举后发疯一段,突出了科举迷的可怜;严贡生装肚疼用云片糕赖船钱一段,虽属夸张,但却更真实、更鲜明地揭露出严贡生挖空心思盘剥人民的无耻行径:而范进居丧,不肯用银纕筷子,却用竹筷"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的细节,就彻底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虚伪性,其次是巧妙集中许多典型情节。层层深入、挖掘人物灵魂隐秘。如范进应童子试的酸态,胡屠贺喜的对话及求贷的骂语、插标卖鸡的窘状,就把他的辛酸处境暴露无遗,而中举发疯、丧母,吃虾元及不知苏轼为何人,又极写他的迂腐、庸俗、无能、虚伪,揭示了人物本质,让人清楚看到这个艺术典型的腐朽灵魂。再次是把矛盾事物加诸一人,让其当场出丑。如匡超人大吹其名气之大,五省儒生皆供奉"先儒匡子之神位"再次牛布衣当面指出:"先儒"是已死之儒,你匡某还活着何得如此称呼?这种讽刺力量何等的锋利,何等的巨大?最后一点是准确、简朴、形象的讽刺语言,有画龙点睛之妙。如二王意在诈取,当严监生议扶正一事时,二人"不则一声",而当面赠银二百时,即刻"双手来接",然后立刻大发高论。一个"双"字,就把二王的虚伪和贪鄙和盘托出,真是其情如画,具有深刻的讽刺力量。《儒林外史》还广泛运用对比、小插曲的手段来服务于讽刺的需要,如用王冕与群丑对比,用杜少卿与斗方名士对比,再如描写潘三,他对匡超人何等豪爽而有侠气,还揭了臭名士的老底,可谓好人了,可是突然插入一笔,写两人来和他商议包揽词讼的事,一下就能令人原形毕露,看出他的"好"显然别有用心。可见《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是杰出的,它对后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提高了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能力,正如惺园退士为作品写的序中所说:"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而在小说发展史上,不仅晚清谴责小说深受影响,就是鲁迅先生也十分珍爱《儒林外史》,继承和发展了它创立的讽刺文学的优良传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