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参考答案◆】: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分析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

【◆参考答案◆】:艾青是位心贴着大地的行吟诗人,土地是他诗歌中的核心意象之一,在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有着多层含义,首先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他在《北方》中写道:"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是《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即使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地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情感。其次,土地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抗日的炮火中,艾青四处飘泊、流荡,这使他能以真实的眼凝视着广大的土地,为此他心里极为悲愤和不安,他不仅深深理解了"载负了土地的深刻重压"的中国农民的现实苦难,而且对这古老的国土所养育的"世界上最艰苦最古老的民族"的感时愤事、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艾青在诗中怀着说不尽的忧郁,不断发出令人震颤的呼喊:"悲哀的国土","被践踏的祖国的土地","荒凉的土地",等等,这些荡气回肠的诗句浸透着诗人对国土沦丧、主权旁落的悲痛心情。再次土地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他的成名作《大雁河——我的保姆》就是献给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民众的颂歌。在他以后的诗作里,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土地合而为一的广大普通农民的命运。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参考答案◆】:"诗意"现象,是文体风格问题,也是对曹禺剧作进行整体把握的关键之一。有人认为,从《雷雨》到《王昭君》,曹禺一直在追求"诗与戏剧"的融合,在追求戏剧的诗的境界。《雷雨》等作品中的诗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如创作《雷雨》是先有了"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创作《日出》是先想到了几句诗:"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要睡了"。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在《雷雨》和《原野》中都表现了一种"不是爱便是恨"的极端感情。即使是情感的激流转入地下的《北京人》和《家》,情感冲突仍然难以解脱,随时可以爆发。第二,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我们在前面曾说到,曹禺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进行描摹,而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去想象和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虽然也反映出了生活的某些本质,但却常常造成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在《雷雨》、《日出》和《原野》中,都有一种让人不可解又惊畏的神秘力量,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也都是在经过研究者们研究之后才给予"追认"的。第三,时空感不确定,常带有偶然性或传奇色彩。特别是《雷雨》和《原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虽然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情节大起大落,人物性格激烈而极端,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近于诗意化。这与在曹禺戏剧中大量存在的象征性意象有直接的关系。在教材中,我们谈到,这种象征性意象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呈现的:即,以场景道具的方式,以人物性格的方式,以作品命名的方式。

(4)【◆题库问题◆】:[单选] 解放区涌现的长篇叙事诗有()。
A.《雪里钻》
B.《王秀鸾》
C.《赤叶河》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北岛为什么会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

【◆参考答案◆】:北岛的诗歌常常表现一个清醒的、孤独的觉醒者的自我描绘与内心表达,描绘孤独落寞形影相吊的情境,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北岛的孤独感以一种整体情绪意识充满、浸透在诗里。《和弦》描绘了一位孤独者的形象,在孤零零的风、岛、梦、野猫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刻骨铭心的孤独感;《界限》以一只孤独的野鹤表达孤独的意绪;《岛》开头的几句诗也许正是北岛自身形象的写照:在茫茫的雾海里,似在前行,在晴朗的月色里,又在滞留,诗的结穴点不在"航行"和"开始",而在"停泊"和"消失",这种独立不倚的精神品格,显然已经超越这个"岛"可感的具象。这种孤独彷徨的总体情绪自始至终萦绕在北岛的心头,只是在不同的季节发出不同的变奏而已。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以田汉剧作来论述他戏剧创作的转向。

【◆参考答案◆】: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主调的形成,经历了从浪漫主义的感伤起步,经过现实主义创作的实践,再回到浪漫主义的感伤的发展轨迹。逐步走向成熟,逐渐褪去消极的成分,形成立足现实、悲喜一体、抒情写意、气韵生动的风格特征。这我们从他五四时期的代表作《获虎之夜》和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的杰作《名优之死》、浪漫主义的戏剧《湖上的悲剧》、《苏州夜话》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调统一的《回春之曲》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田汉的早期戏剧创作呈现出后期浪漫主义的某些特点。《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田汉的早期剧作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表现白秋英、黄大傻、莲姑们不满封建压迫的反抗性,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也反映了他们未找到正确出路时的感伤情绪,描写了现实与理想冲突下的悲剧。悲剧抒情,透露出浪漫感伤气氛,而有。其中《获虎之夜》黄大傻、莲姑的爱情悲剧与命运的驱使和捉弄似乎有着很大关联。这使得这部剧的唯美特色十分鲜明却又带有消极的特质。让乡野中的人物统统说着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也是一种唯美的表现。而接下来的创作阶段则是现实主义特征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湖上的悲剧》还带有早期创作的特点,不过正如人的成长一样,比早期的作品表现的手法更为纯熟。这部剧是较倾向唯美的一部,从现实对人的摧残到最后为艺术义无反顾献身的艺术至上的述说,《湖上的悲剧》开始带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特点,然而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抨击黑暗现实、揭露军阀罪恶的《苏州夜话》,标志着田汉剧作逐渐向现实主义道路的转变。刘叔康这样的艺术家由于受到了黑暗邪恶势力(本剧中是军阀混战)的摧残,妻离子散,无力追求艺术的遭遇,正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对艺术的摧残的一个体现。以浪漫主义手法从现实的悲剧中表达对封建主义的抨击。而到《名优之死》则真正的达到现实主义的创作的水平。有着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简练传神的性格对话,朴实逼真的生活气氛,生动的人物形象。技巧圆熟,手法洗练,笔调沉郁是中国现代戏剧的现实主义优秀之作。现实主义创作却还不是田汉创作的最终目标和归宿。田汉的追求还是浪漫主义的诗意创作。在有了浪漫与现实主义的两种创作经验之后,他的创作就达到了崭新的阶段,即浪漫与现实的较为完美的融合的阶段。诗意抒情还是他钟爱的表达方式。《回春之曲》就是在经过一番历练之后早造就出的杰作。《回春之曲》从知识青年恋爱生活的角度,反映抗日救亡的主题。爱国与爱情两条线索有机结合。高维汉、梅娘等人物性格鲜明,而且人物行动和语言比早期成熟,更符合时代和人物身份。剧情构思带传奇性,抒情气氛浓郁。同时增添了乐观向上的情调,是时代需要的气质。田汉这一阶段的作品都有着写实与抒情的融合。只是偏重的不同。田汉在创作中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剧作创作手法和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戏剧特色。

(7)【◆题库问题◆】:[单选] 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延安新编京剧《逼上梁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创作于1943年冬,1944年元旦正式演出,是延安戏剧改革中的代表性作品。思想内容上,取材于《水浒》林冲被逼投奔梁山的故事,但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进行了艺术改造,增强了戏剧冲突的政治内容,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批人民英雄的形象。艺术表现上也作了改革,如打破了旧京剧生、旦、丑、净行当的限制,使用了现代的布景,去掉了套语俗调等等。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蒋光慈创作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三个阶段:1、1926—1927,创作的旺盛时期,调子高亢,思想昂扬。2、1927—1929,创作的危机,情绪悲观、失望。3、1930—1931,创作趋于成熟,思想转向高昂。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小说创作发展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多样、小说流派续有涌现。

【◆参考答案◆】:优秀长篇小说的涌现;反映现实的深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