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先秦()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采用。《韩非子》是先秦()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采用。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韩非子》是先秦()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采用。

(1)【◆题库问题◆】:[填空题] 《韩非子》是先秦()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采用。

【◆参考答案◆】:法

(2)【◆题库问题◆】:[填空题] 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参考答案◆】:文学批评

(3)【◆题库问题◆】:[单选]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霜冻
D.干旱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填空题]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参考答案◆】:觥筹交错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用的是()的手法。

【◆参考答案◆】:写境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汉字从形体的演变上来看,可分为哪7类?各作简要介绍。

【◆参考答案◆】:
1.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周、秦、汉都有这种文字,盛行于西周;
3.篆文,官府使用的文字,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代,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
4.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字,出现于秦代,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它彻底排除了汉字中象形符号,把汉字变成由点、横、撇、捺组成的单纯书写符号;
5.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并一直沿用至今,是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6.行书,是东汉末年随楷书而产生的一种介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它既有楷书的形体、点画又有草书的简易、流畅,比较典型的行书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7.草书,从广义上说是快而不工整的字体,狭义上说是指某一具体字体的草写形式,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

(8)【◆题库问题◆】:[单选] 《兰陵王•柳阴直》写的是()。
A.送友之人
B.相思之人
C.离别之人
D.怀念之人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单选] 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读作()。
A.平声
B.上声
C.去声
D.以上都有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单选] 普通话声母中,既不能跟所有的开口呼韵母相拼,也不能够跟所有的合口呼韵母相拼的是()。
A.舌尖前音
B.双唇音
C.舌面音
D.舌尖中音

【◆参考答案◆】:B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韩非子》是先秦()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采用。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