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文》教育反思《自由作文》教育反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自由作文》教育反思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这次习作不限定内容、范围,无论是见闻、感受还是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在写之前,先想清楚自己要写什么,再回忆一下这学期学了哪些表达方法,并试着把一些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最好不少于400字。写完以后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这是本学期语文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作文要求,因为它选材自由、立意自由、表达形式自由、语言自由、拟题自由,所以我们通常称它为“自由作文”。
“自由作文”彰显了“自由”,那么还需不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统一的“规则”指导呢?回顾前几个学期的自由作文,我扛着自由的大旗,放任学生自流,结果发现,学生虽然拥有了足够的自由,但因为缺少引导、互动,他们的大脑“库存”得不到激活,尤其是中下学生陷入了无所适从、举步维艰的困境;有些学生虽然确定了题目,但内容空洞、语言干瘪、东拉西扯、玩拼字游戏;有些学生把周记上写过的文章交来,甚至抄作文参考书上的作文。这样的自由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又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的的吗?显然不是。面对本学期的自由作文,通过反思,我认为要改变,“自由作文”也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统一的“规则”指导和师生的对话互动。
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激活内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作文开始前,我让学生进行交流,话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这次作文你最想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本学期中,你印象最深的事、人、物或景是什么?哪些活动你特别感兴趣?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展望?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后,我指名几个学生在全班交流。这些话题的提供,我卯足全力从内容入手,为学生指明了方向,拓宽了习作的思路,激活了大脑“库存”。学生获得了素材后,我让他们回顾了一下本学期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然后选择最想写的内容进行自由表达,此时不作具体的指导,否则可能会束缚他们的思路。自由作文完成后,我介入了重点指导,先选取了想象类的作文(写的学生比较多),让两个同学展示,其他同学开展点评:想象是否合理?中心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最欣赏或不够的地方是什么?想象作文交流后,又选择了写事的文章交流,指导学生从事情是否完整、经过是否具体、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全班性的指导完成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互改,学生情绪高昂,一个个都变 成了小 老师,特别投入。
今天的作文实践告诉我,自由作文不等于“裸奔”,它是自由习作与规则习作的有机结合。我们应让自由作文在成为学生自己表达生命和交流的需要、成为释放心灵的真情写作的同时,也能掌握一些必要的表达规则和写作技巧,切实提高自由作文的实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自由作文》教育反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